他們有這區最大規模的樂團課,
五個樂團,近240個小孩,
卻只有兩個老師。
這兩個禮拜,帶小提琴跟中提琴的老師,
丈夫得了盲腸炎,而且轉成感染,
所以接連兩個禮拜都沒有來上課。
帶大提琴跟低音大提琴的老師,
只好每天從早上八點15帶到下午三點15,
對著240個小孩從早吼到晚。
今天與其說是帶分部練習,
還不如是我強迫小鬼把每一個音拉對,
很多小孩都是從中學才開始學樂器,
而且並不是一對一的上課,
學了一大堆陰陽怪氣的姿勢,
我只能睜眼閉眼,
只要音對,不要有奇怪的突強跑出來,
就已經難上加難了,
還有小鬼一邊吃東西一邊拉琴,
還理直氣壯的跟我說這節本來就可以吃東西,
(結果後來我問大提琴老師,根本就沒有這回事)
一點半離開那中學以後,
我就到北部新開的一家小提琴店 Fishburn,
去看看那裡到底有沒有啥新鮮的,
一方面也覺得弓毛似乎要換了可以順便去看看。
新開的小提琴店家,有三個店面,
其中一個是修理的部門。
走進修理部門,
牆上掛著一個小牌子:
「 Price for repair- $5 ....
Price for after you fix it -$100」
八成是太多自以為是的學生,
把樂器弄壞以後自己處理得慘不忍賭,
所以luthier寫了這個牌子警告大家。
這小提琴店有意思,
把所有修理的費用價位都寫在網站上。
因為不熟,所以我先問,
他們的弓毛是否有不同等級跟價錢,
因為大部分我去過的琴行都有分,
沒想到他說:
「一個價位,只有一種弓毛。」
而且是小、中、大提琴換弓毛都一樣的價錢。
於是我開始懷疑,選擇太少是否可靠,
不過還是先給他看我的弓毛,
他的答案是:「你不需要換弓毛。」
還豈有不賺客戶錢的道理呢?
於是他跟我開始說了一番長篇大論,
(內容正確不正確還得請行家給我解答)
他說從顯微鏡下看不同地方的弓毛,
蒙古、加拿大、波蘭等地不同的馬尾,
其實鱗片並沒有差那麼多,
(黑色跟白色應該是有差的吧??)
因此用哪一個等級的弓毛並沒有實際上相差很多。
(不過我想毛硬度是否有差呢?)
另外一個問題是,
為什麼我不用換弓毛?
他說,弓毛除非是over stretch,
或是因為長期在戶外演出,
否則是很難壞掉的。
一把弓毛最少應該可以用上兩年甚至更久。
許多老師跟學生說,
你每天拉多少多少琴,就應該多長時間換弓毛,
是不正確的。
如果你發現弓毛開始沒有「抓力」
有很多時候是因為:
1. 松香融化在弓毛上
2. 弓毛長期張力過大 (那就要換)
3. 戶外演出太多
於是我問他,
因為最近我松香上了以後還是感覺不是很「抓」,
如果是松香融化在弓毛上的話要怎麼辦?
他說:「我告訴你怎麼做,看好。」
然後他拿出他隨身一把很利的小刀,
在我的弓毛上來回輕刮,
很像在皮帶磨菜刀,
只是不同的是皮帶換成了我的弓毛。
然後他用手指稍微撥撥弓毛,
就把弓還給我,
我試拉了一下,
還真的就比較恢復原來的樣子。
(看來要練習磨菜刀....)
然後他又看了我的琴,
稍微調整一下歪掉的地方,
(沒想到換弦不小心,tail piece尾端繩子竟然歪了....)
他發現我的音柱斜了,
(這麼久沒檢查,也有可能不小心也歪了吧?)
所以稍微調整一下,
聲音變得比較深,
希望過幾天聲音會更穩定些。
在那邊跟這位老杯杯聊很久,
因為我快要來不及去教琴,只好先走人。
雖然不確定他的說法是不是正確,
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,
可以有空去多學學一些奇怪的知識。
不過今天他調音柱都沒有跟我收錢.....
